2010.04.23~25
城中市場、228公園、剝皮寮、龍山寺、華西街夜市


這是一趟意料外的旅程,由於星期五下午才傳來星期一給假(期)的消息,晚上匆匆收了行李就出門趕往車站,準備來趟北上之行,雖然經歷了自強號已無列車北上的困擾,但高鐵很快的在晚上十點前把我從左營站送至台北站,台灣交通的便捷性真不是蓋的!


到了台北照例睡了一個補充一週體力的長覺後,星期六中午時分來到熟悉的城中市場,吃一吃禾田虱目魚、買個明星麵包店的點心,再帶一杯天仁茗茶到228公園坐,這是我每到台北必然安排的"重溫年少路線"




吃完午餐後,下午搭捷運來到龍山寺站,準備前往本次的重點行程-剝皮寮,這一帶以前就常過來,除了逛舊書店外,就是逛華西街夜市,只是這個"剝皮寮歷史街區"是最近才整建完成的,既然都北上來玩,當然是要趕流行來看一下啊!


剝皮寮-
地名源自清帶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而到了日治時代則改稱為北皮藔街,在日人一系列都市空間的改造計畫,使得北皮藔街道失去了清代的空間地位,但由於被劃定為學校預定地,所以在都市計畫中得以保留。

民國九十二年八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臺北市在鄉土教育中心」,作為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單位。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秉持「歷史老街紥根校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理念,提供臺北市本土教學資源,推廣本土教育活動,希望活化剝皮寮老街作為本土教學示範場所,並研擬剝皮寮老街永續運作模式,創造教育與文化共營的前景。

(本段資料引用自-
維基百科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從捷運龍山寺站步行到入口這約10~15分鐘,是連我的旅伴-小猴這樣的大懶人都能接受的步行距離


徒步區內的是重新整建後的建築物和復古裝飾,要如資料介紹般聯想到明清時期可能比較難,我覺得倒是比較像日據時代或民國初年的社會模樣。










這間"日祥旅社"是萬華(艋舺)當地的地區性旅社,據資料表示當年很多外地人到台北討生活都會在這暫住,內部房間狹小且多無對外窗,就約一張床大小的空間,不知曾是多少人打拚奮鬥的棲身之所


當然這邊也保留了當紅國片-艋舺的拍攝地點,有劇照及道具供民眾參觀,雖然我對黑社會電影從心理上就有排斥感,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沒有搬上檯面的事是的確存在的,而電影原本就是呈現社會百態的一種方法,而且至少本片除了票房不錯外,還帶動了地方觀光,也算是造福鄉里了




在入口處另一旁的則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所展示的資料就不只是萬華或剝皮寮這帶,而是全台從教育到醫療、社會生活等演變都有介紹,是寓教於樂的好地方。






在逛完剝皮寮後到對街著名的周記肉粥用餐,雖然東西是不錯吃,不過以小吃的價錢來說還真是不太便宜


吃完肉粥後回到捷運站旁的龍山寺走走,一樣是擠滿了人山人海的信眾,每次都會想-這樣雕樑畫棟的古寺建築,是不是該有些寧靜的氣氛比較好?




晚上則是到華西街夜市,比較滿意的是阿亭生魚片懷念愛玉冰,這兩家都是到這邊的必吃老店了,吃完後就心滿意足的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壽司王)


(阿亭生魚片)


(懷念愛玉冰)


在回程的星期日來到公館商圈,吃了一家鍋喜火鍋吃到飽,雖然主打的是生魚片、生蠔、活跳蝦和美國盎格司牛肉,不過由於我和小猴都認為它的甜點似乎才是應該拿來當招牌的,所以就貼張自己動手做的霜淇淋照當本店代表照了


(下午等待搭車時攝於於228公園)


晚上搭六點三十分台北出發的高鐵列車,在車上稍微休息一下就回到了左營站,套句在高鐵月刊上看到的標語,高鐵真的讓生活變得不一樣,有了高鐵真的讓人有種想衝就衝的旅行暢快感,我想如果經濟許可,它應該會是我以後長途旅行的好夥伴!


更多此行照片請見-萬華 剝皮寮

喜歡本文就請給個鼓勵吧

arrow
arrow

    F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