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2
淡水紅毛城  

一進到入口處看到的是中、美、澳、日、英、荷、西七國國旗,代表著紅毛城的歷史發展。

PS:2019.02.17日再度參觀,新增兩旗(明鄭與滿清)為九旗



到達紅毛城主建築處外的廣場可看到遠方山河景色。


和紅毛城同在一處山丘上的是前清的英國領事館,造型典雅華麗




這兒還有花錢吃風景的戶外餐廳,下午茶套餐210元 - 有蛋糕一塊紅茶一杯




而最便宜的飲料是120元一杯的鳳梨蘇打水,可以自行想像鳳梨味有融入蘇打水中 XD


看完館內的介紹會很慶幸擁有船堅砲利的殖民者已經不在了,現在留下的只有古蹟與美景。






綜觀整個紅毛城的歷史中,最讓我感到"困惑"的是關於英國的這一段~

咸豐年間經過兩次英法聯軍之役,在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通商條約後,台灣的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四個港口,被迫闢為通商口岸。(在那段期間,英國在打狗、安平及淡水皆設有領事館。)

而日本在1895年據台以後,英領事館曾向日本重提租約,於1912年獲同意。

1941 年珍珠港事件後,日本人接收紅毛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翌年3月,英人重新復館直至1972年,後因為中英斷交的緣故,英國撤館,並委託澳洲大使館代為管理。後來澳國再與我斷交,再託美國大使館代為管理,中美斷交後再移交「美國在台協會」代管。一直到1980年,經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奔走和教會的斡旋,方在6月30日交回台灣,再次整修後於1984年開放供民眾參觀

這段歷史讓我覺得英國果然是個充滿白人優越感的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它在1972年因國際利益考量下與中華民國斷交,卻仍不肯把撤館後的紅毛城歸還我國,一下子讓給同為大英國協的澳大利亞,而後又委託美國人代管,使館撤都撤了還死要把土地建築交在同為白人的手中(或者更縮小範圍的說,都是給由英國分出去的國家)

為什麼就連英國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到了1970年代還會有如此作為,難道他們的民主是對內不對外,或是有色人種除外嗎?

後來經過多方交涉才在民國79年(西元1980年)年於紅毛城升上我們自己的國旗,離去前回頭望這面好不容易才在自己國土上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心中真的感慨良多...


★此行花絮-淡水老街河岸攝影




喜歡本文就請給個鼓勵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淡水紅毛城
    全站熱搜

    F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